若你才為《通靈少女》的結局感到悲戚,不如來讀讀小說版的「通靈少年」吧。
科學文明前,人類以神話做詮解,科學文明後,人類識得心理學(如伊底帕斯情結),以此為生命中的不可思議種種或困惑,寫下註解,藤原進三《少年凡一》令人驚嘆的,便是那跨越邊際的彼此連結,結構繁複雕鏤,始而缺,缺而圓,宛若反覆迭宕的螺旋,精美。
故事由日本京都一棟承載有歷史風華的絕美住宅說起。專攻精神醫學與心理學的沒落貴族藤原進三,與其妻其子──精擅彩虹數字的三菱財團長孫女岩崎麗子及博學高中生凡一,過著美食、知識與各項逸樂極致奢華饗宴的安穩日常,直至愛子凡一不尋常的竊衣蘿莉控與失語徵顯,才大起波瀾。
於是為父為夫的藤原進三,不得不以心理治療啟動書寫案例的訪談,不料卻引出彷彿「九樣人生」的通靈碎語──佛家比丘薩摩第、希臘美少年卡德慕茲、聖殿騎士溫拿・蘭開斯特、文藝復興期皮拉姆斯、春秋盜跖、日本文豪志賀直哉、亞美尼亞公主米麗安、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北美洲原住民風等。
此些寄宿附身的靈魂群體,嘈切錯彈,使得原本看似平凡的少年凡一,卻成就為有若「通靈少年 94 狂」的發聲媒介。然而那跨時橫空的眾聲喧嘩,集體潛意識裡的各項原型,與少年凡一的煩惱,竟一時同情共感,真正見證了心理學/神話集體原型,本就源自於個體的複數集成。

據聞作者寫作《少年凡一》的初心,乃是身陷囹圄的父親,獄中家書的成形,與後續將出版的《彩虹麗子》,分別是獻給其子其妻的心靈物語,可那虛實相浸不著邊際的知識累計,在在來自於真實生活的點滴。
正如前者寫時暫訂的題名《凡一的心靈神話》,本為寫給兒子的故事神話,直至完稿付梓,才體會那有如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的哲學精義──英雄那經由召喚、試煉最後回歸生活的冒險旅程,都承接著家的原型與人的內心。
作者博學雜識的深厚根柢,使得歷史、神話、心理學、文學、音樂、藝術、科學、宗教等各門各科信手拈來,且與宇宙共鳴共通理所當然,雜揉著作者那非關政治、而是出於對人類共通處境困難的關懷,才發聲的對國際情勢與時事生活的批判。而這一切正若合符節的體現「原型」概念的所以然。
「原型」概念本是文化人類學,實地考察研究得出的綜結,榮格心理學的詮解則標註為「集體潛意識」那「世界各地不分世系,彷彿心靈相通默契的共同沿襲」,爾後開枝散葉至神話學坎伯英雄冒險行進的原型與寫作聖經人物原型的反逆,直至我個人著作《小說之神》與《小說之神 2》(撰寫中)亦以此概念推演讀寫評兼及時事的三位一體。
《少年凡一》不僅在知識宇宙上顯現原型概念的各種套用,如量子物理與佛經生死起滅的對照,這鎔鑄知識的精彩炫麗,大抵只有張草《滅亡三部曲》可堪並列。還有那身為台灣人,卻是「不想書寫台灣的台灣書寫」,故而場景雖改換於日本京都,但卻在信手拈來的從容裡,完全可以理解,無論是在台灣、日本或是世界各地,不論何時何地,都照見了於個人自我內心光影的徘徊裡,誰都在宇宙與家的原型裡,不離不棄。
紀 昭君
Latest posts by 紀 昭君 (see all)
- 在歷史轉折處,一把貫穿虛實故事的鎖鑰──讀《華麗島軼聞:鍵》 - 2017-10-05
- 跨越生死的鴻溝,我們在此相遇 - 2017-08-26
- 《自殺互助會》的腦內風暴:怪物的原型,是歷經生命荊棘的脆弱人心 -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