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讀傑夫・凡德米爾《遺落南境三部曲》

傑夫・凡德米爾(Jeff Vandermeer)由「滅絕─權威─接納」合組而成的《遺落南境三部曲》Southern Reach Trilogy),文字意境優美,奇想聯翩,讀來叫人動魄驚魂!

彷彿是美國生態浩劫版的《1Q84》,特別是在莫名所以的神秘世界入侵現實、人稱觀點的轉換並列推進劇情,以及真人實體對比異世出產的複製分身,孰重孰輕、孰真孰假的交叉錯落,在推理懸疑中,滿佈原始自然,那世間萬物嘈切錯鳴的低喃靜謐。

《遺落南境 Ⅰ:滅絕》Annihilation),講述政府派員前進迷霧般的神秘世界 X 禁區,多支探險隊在這幽深又充滿謎團的百慕達內,陷落於各自的生命奇航──或說是純淨美麗的荒野奇觀、或集體自殺/自相殘殺,彷彿要以此作為生命對此地的犧牲獻祭或致敬,即便平安歸來,也將成了失卻靈魂,空餘肉體軀殼的渾噩,最終以癌症作結,湮滅其人在世的最後行蹤。

以順序標誌為第十二的探險隊為故事的開頭,其中懷抱著對前支探險員丈夫的懷想悼念,跟隨心理學家、人類學家與語言學家出發的女生物學家,在任務行進裡卻驚覺心理學家層層疊疊催眠暗示,使得生死一瞬的神秘異境,更添團隊成員間,難以互信的種種殺機。

肇因於探勘高塔隧道內,排列成行的「生動」文字,意外被活體菌類芽胞所染的生物學家,猶如華裔美籍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精緻短篇〈妳一生的預言〉──「因研究外星人種語言卻反使自身生命獲得不可思議改變」的設定,生物學家的自體生命,也被另行詮解改變,由此免疫心理學家的催眠,甚至還能無端知悉幽深混沌裡,非人世活物的心跳呼吸。

伴隨著被逐步取出的丈夫手稿,關於人世,關於她與他或其他所有生命意義與情感的畫面,都將有如洋蔥瓣片,螺旋式地被層層剝開,此間行文特為幽深美妙,讀來頗有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地海古墓》The Tombs of Atua),女子於闇黑混沌的古墓迷宮(高塔隧道),獨有一人行走,暗自摸索大地生命秘密的顫然,那種未知生命出路,唯有一人孤身長存黑暗之中的徬徨不安,以及「不到黃泉不得相見」的心碎神傷(後者)叫人怦然。

改編自《遺落南境 Ⅰ 滅絕》的電影將由娜塔莉波曼主演。(Source:)

《遺落南境 Ⅱ:權威》Authority)則以父母為浪漫風華藝術男與機密部門女之子的男指揮官,以第三人稱「他」作為主敘述,血液因子等承繼著其父母神秘不羈的指揮官,出任務卻是下半身管不住,以致肇事生禍惹桃花被逼下台,被蔑視為一代不如一代的媽寶青年指揮官,最後卻是行經後門,靠母空降為南境新主任。

如此悲戚而非自願性、年輕不諳事、無熱忱又無年資的狼狽空降,自然無法駕馭長年處於膽顫心驚、攸關國土安全的南境部門,言語裡冷槍暗箭不說,即便表面恭服卻仍處事自專的權力架空,使得調查工作困難重重又備受掣肘。面對滿坑滿谷狀若廢紙的文件密碼、抽屜裡的長生植物、老鼠屍與老舊手機,毫無頭緒的苦悶窘境裡,他也只能無奈地藉由跑步往返,或餵食愛貓「臘腸」(並鏟屎?)以求撫慰。

唯一能好好進行對話者,只有生物學家那具彷彿失去靈魂意識的行屍走肉幽靈體,和指揮官行事用度不得自由與人生總無能為力的悲哀受控頗有一同,由此他動了真情,決意在這世界末日的中心呼喊愛情,隨她而去。在動盪混沌成就的傾城之戀中,他再度起身離開,逃亡,就像他每次闖下大禍後採取的行動一樣。

《遺落南境 Ⅲ:接納》Acceptance)則一改前二書女生物學家第一人稱的告白敘述、空降為南境新主任的男指揮官第三人稱旁觀視野,變換成男指揮官、前主任記憶童年畫面、生物學家實體日記稿,所有人稱敘事交相錯落的複眼體,彷彿眾聲喧嘩似的勾勒出一幕幕「世外桃源」的遺落南境。

此套書寫作氛圍筆法類同村上春樹《1Q84》多重人稱敘事的拼圖推理,然而前者以部曲略分,卻非後者青豆、天吾、牛河三人等長分述,篇幅長度齊整統一。

南境的擴張勢不可擋,神秘的文字、謎樣的魔力,經由在地圖上無所標誌的高塔與迷魅之門,以及從黃泉國度往返人間的幽靈,逐步併吞人類的世界,眾人於生死擺渡間交相依偎,徬徨困惑著生命該何去何從。

《遺落南境三部曲》作者傑夫・凡德米爾。(Source:by Kyle Cassidy, via )

在文化人類學上,如箇中經典弗雷澤( Frazer J. G.)《金枝》The golden bough)〈靈魂的危險〉一章,便曾詳論過「靈魂即是體內小我」的看法。換言之,就原始思維而論,人之所以活著並行動,往往是因為體內寄居有「小人」,此一小人便為人「靈魂」的示意形象或「自我意識」的象徵。

是故,人受「小人/靈魂/自我意識」所驅動,進行各種活動。睡眠或死亡,則分別代表靈魂的暫時或永恆離體。所以原始思維中,若是要防堵死亡,便需防範靈魂離體,以卻確保生命存在。萬一發生意外不測,靈魂離體,解救辦法便是讓它回來,原始人為達此一目的,往往會採用的預防措施,便是某些代代相傳,固守為形式的禁忌規戒,而這諸多種種,最終不過是要確保靈魂確實停駐體內,或離去後使之返回。

這也等同心理學「自我意識」與「自由意志」等的交相辯詰及其存在,甚至更為複雜。如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於《存在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曾舉心理學家法珀的見解為例,認為意志有兩種:

一為歸屬潛意識,行動中沒有自覺的經驗,往往事後才推斷出類似內在一種隱蔽的驅動力量,比較沒有明確目標,行使這樣的意志時有時渾然無所覺;二為於事件當下即可辨識出自覺的存在、形貌與份量(頁 418),目標清楚,甚至接近功利性。舉例來說,人可使自己進食或上床躺下(意志 2),卻無法使自己有食慾或睡著(意志 1)等。

不管是村上春樹《1Q84》「Little People」空氣蛹製造出來的複製體,或《遺落南境三部曲》倖存回返的分身「幽靈鳥」,在在都指向人自我內在生命的追尋迴旋:

生而為人,究竟是可行使自由意志者(小人寄居的實體),抑或是如韓國延尚昊執導電影的《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被不明病菌所染的生命,只受(噬肉)「驅力」支使,毫無自主生命、渾渾噩噩的行屍走肉,空殼(徒具軀殼的虛體)。

是故,這座沒有標示在地圖上的高塔,那樣的迷魅之門,實則便是人們探究心靈自我所抵達的幽深隧道。

細數世界暢銷小說及其相關衍生,外部文明、人種、世界等逐步蠶食鯨吞,造就原始種族覆滅崩毀的情節,所在多有,往往可能是叢林逃殺間,人性如何於美好自然與科技文明的破壞間擺盪鬥爭。如 2009 年,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撰寫劇本並執導的《阿凡達》(Avatar)(阿凡達也是意識(科學)或靈魂(原始思維)進駐軀殼的探討噢);或改編 1976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卡爾頓・蓋杜謝克(Carleton Gajdusek)生平事蹟的《林中祕族》等。

Source:

然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傑夫・凡德米爾的《遺落南境三部曲》文字如此幽靜美好,更顯現出人錯雜於生死之間,過程屢屢回頭觀視自我內裏中,那充滿憂鬱不安,震顫徬徨的五感知覺,叫人心醉神迷。此時也只能借引香港作家深雪成名作《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為題,想像在那貓頭鷹嗚嗚嚎叫的夜裡,生者如何與逝者同在,夜半高空的靜默裡,徒留死心不息的眼睛,屈身探看。

好久沒有讀到將文化人類學與原始世界美感,鎔鑄得如此不著痕跡又這麼讓人怦然心跳的作品,非常喜歡。

literaturer308

literaturer308

圍繞以各國暢銷小說鎔鑄各式學科鉅作概念,用淺白易懂文字與熱門時事做分享,使讀者能秒懂小說宇宙裡,光波粼粼間,所要傳遞出的種種訊息。
literaturer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