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酸民濫用的匿名書評是言論自由,還是網路霸凌?

作者:鄧鴻樹(國立臺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閱讀社交網站染上霸凌風氣,此網路病症是書市急需解決的全球問題。

英國知名部落客 Zoella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出版《Girl Online》,首週狂銷近八萬冊,榮登同年圖書熱賣寶座。她以影視部落格走紅網路,新書描述少女部落客面臨的焦慮與網路霸凌問題,頗具自傳風格。

不過,新書出版後馬上傳出「影子寫手」Siobhan Curham 捉刀的消息,批評聲浪四起,Zoella 雖間接證實傳聞,仍難平息眾怒。

知名人物請人代筆寫書,其實是很普遍的作法,名模凱蒂・普萊斯(Katie Price)、足球明星大衛・貝克漢等名人發表新書時,沒人在意「真正」作者是誰。著名影子作家 Andrew Crofts 就表示,這次各界針對二十四歲的 Zoella 大作文章,「意圖刻薄」。代筆作家 Curham 受到網友辱罵,她後來打破沉默,呼籲大眾注意《Girl Online》所欲呈現的「線上仇恨」議題。她當初應沒料到故事會搬上現實舞台。

事件爆發後,Zoella 宣告暫時離線休息。類似事件也曾發生在地球另一端。中國知名網路作家「南派三叔」與「匪我思存」,皆因不堪負荷網友攻訐,先後宣布停止寫作。

見不得別人好,在網路到處謾罵的討厭鬼,英文叫 haters,就是俗稱的「酸民」。隨著社交網站的普及,閱讀與寫作這塊「淨土」,實難逃酸民文化的滲透。

讀者論壇的戰場

美國書市二〇一三年八月發生一件作者遭受酸民霸凌的矚目案例。新手作家 Lauren Howard 在 Goodreads 預告新書消息。沒想到書本尚未發行,就有讀者留下惡毒書評。她在論壇提出質疑,惹來群聚攻擊,只好宣布暫緩出書。後來她將書名改為《Learning To Love》,並用筆名出版,以表達立場。

此事件促使 Goodreads 加強審核發言機制,許多用戶認為權利受到侵犯,群起抗議。Goodreads 從二〇〇七年成立至今,讀者評論瀰漫「反作者」氣氛,負面言論的問題日益嚴重。

二〇一二年成立的「反 Goodreads 霸凌」團體(STGRB)調查發現,有作者藉匿名帳號發布「一顆星」書評攻擊競爭對手,還有讀者專門發表負面書評,攻訐特定類別的作者。STGRB 定期舉報讀者書評的霸凌案例,並公告霸凌者的帳號名稱。「讀者有權」(Readers Have Rights)等反制團體應運而生,展開激烈的「反反霸凌」論戰。

亞馬遜網站也有酸民讀者的網路霸凌問題。《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作者安・萊絲(Anne Rice, 1941-)曾公開批評亞馬遜「反作家的揪眾霸凌文化」。她於二〇一四年三月連署呼籲亞馬遜取消匿名書評制度,以遏止不良風氣。此舉激起亞馬遜用戶強烈反彈,有人公布連署作者名單表示:「若買了這些作者的書,亞馬遜答應可以退貨。」

作者與讀者緊張的關係

網路書評能影響圖書銷售,造假容易。二〇一二年 GettingBookReviews.com 爆發販售書評的醜聞。同年,亞馬遜也發生多名作者以匿名書評打擊對手的酸民行為。花錢買「五顆星」書評自己用,不至傷人;「一顆星」書評丟給別人,則害人不淺。

美國曾發生作者與讀者對上的憾事。二〇一四年,哈佛畢業的作家 Kathleen Hale發現有位部落客對她的新書很有意見,回應書評後,竟惹來更多言語攻擊。她既受傷又好奇,決定展開人肉搜索,登門討教。

二〇一四年十月,Hale 在《衛報》揭露這段經歷,被 Goodreads 酸民歸為「行為不檢作者」(BBA),「一顆星」書評灌爆。纏擾讀者的作法固然可議,作者被圍剿的處境卻值得同情。線上討論助長酸民孳生,逐漸失去正面意義。

寫作與出版商業化,讀者書評也相對商業化。讀者若覺花冤枉錢,自然想說服他人不要購買。「顧客回饋」能讓3C 產品推出新款,可是,若以同樣心態嫌棄作品,作家要如何研發「新版本」?作者挺身辯護必會招致筆戰,顯然處於劣勢。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比喻,書評家就像壞小孩,「知道動物園有柵欄保護,才朝大猩猩丟石頭」。

柯慈(J. M. Coetzee),南非當代著名小說家, 2003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Sourse:Wikimedia

浪漫詩人濟慈出道時,有次拜訪偉大詩人華茲華斯。濟慈獻上簽名詩集,並當場朗誦。沒想到華茲華斯一臉不屑,評語無情。濟慈非常傷心,據好友轉述,「永遠不原諒華茲華斯」。

看不順眼可以不需理由,刻薄書評也是如此,作家反感可想而知。美國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 1923-2007)曾在聚會賞書評家一拳;當代小說家理察・福特(Richard Ford, 1944-)有次被書評惹毛,竟拿出書評家所寫的書開了幾槍,再將遍布彈孔的書寄回給作者。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曾表示,「爛按鈕會對世界不好」;「彈出式廣告」發明人 Ethan Zuckerman 指出,網路讓人心胸狹隘,現代人急需「重新連線」,才能成為世界公民。

網路連結世界,也能深化偏見。讀者書評淪為酸民「爛按鈕」,是網路病症。作者與讀者要如何重新連線,交會而非交戰,將是雙方上線後首要的待辦事項。

本文摘自立緒文化《船長徹夜未眠:當代歐美文學的閱讀進行式》  在出版量急遽膨脹、電子載具可輕易大量存取的年代,「讀書」這件事反而日益艱難。 本書針對一般讀者所寫的主題式文學評論, 避開艱深的文學論述,文字精簡而不失深度, 為讀者引介當代歐美文學新作與相關中文譯作, 包含當代作家介紹、作品點評, 以及當代文學與出版議題討論。 讀書,讀人,也解讀文壇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