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亡的世界史
自2018年起,八旗文化進行了一項大型出版計劃,開始翻譯出版日本講談社創社百年的紀念作品《興亡的世界史》,一共 21 冊,預計會用兩年的時間將全套書籍出版完畢。在這項出版計劃中,「說書」與八旗共同合作,同步推出書評與主題文章,藉此推動世界史在臺灣在地的討論。
婦女、非白人族群以及庶民的帝國經驗──《大英帝國的經驗》
作者述說了許多則引人入勝,有時候則是令人嘆息的故事,這些正是吸引人進一步去探索的敲門磚。
汪采燁:島嶼成帝國──大英帝國經驗的再思考
大英帝國是誰的帝國?其他廣大非倫敦地區或非不列顛島上的殖民者是否屬於大英帝國一員?
周惠民:霸權的移轉,以及如何選擇觀察歷史的角度?
本書以近代歷史為中心,討論歐洲霸權的起伏,而十九世紀是一個重要的轉換關鍵。
江懷哲:一部功虧一簣、見樹不見林的東南亞史──《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認為,東南亞史是一部與自然環境共生的長篇生活史故事,是一部自我成長的歷史。
東南亞多元的歷史脈絡下,動盪的吳哥王朝興亡史──《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作者在書中將吳哥王朝置於多元複雜的東南亞史脈絡下,重新講述王朝興亡的故事。
鄭永常:東南亞的民族融合史,如何成為當代臺灣的借鑑?
地處東亞樞紐地的臺灣,該如何向東南亞借鑑?
邱鴻霖:人類文明的考證、詮釋與未來啟示錄
「過去就是現在,現代文明的成就是歷史所累積的結果。」
從遊牧民的視角,認識七至九世紀的歐亞史──《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這本書談的並不只是中國史,而是從遊牧民活躍的「中央歐亞」的角度重述七至九世紀的世界史。
從城市到帝國,羅馬如何成為地中海的強權? ──《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書以重大政治、軍事事件為經,著名人物的生平為緯,勾勒出羅馬從城市發展至帝國的進程與轉型。
羅馬帝國史如何提供日本當代政治的借鑑?——《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木村凌二將日本的哀榮長存心中,在書中展開了對於羅馬帝國的論述以及比較。
朱振宏:站在中央歐亞的角度,重新認識唐帝國與前近代的世界史
作者撰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西洋中心史觀,主張從中央歐亞的立場探討中國史。
翁嘉聲:羅馬帝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成功的創業故事
羅馬帝國以政治軍事力換取影響力及經濟利益的規模、強度及速度,堪稱古代地中海最龐大及最成功的創業。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