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為了反芻閱讀
大眾媒體書評式微的年代,我們是否可以透過自學,達成提升文學鑑賞力的目的,散播精讀、廣讀的種子?2017臺北文學季由資深出版人廖志峰邀集編輯人、譯者、書評家,帶領讀者認識各國與臺灣的書評精粹,了解如何透過判斷、分析、比較、欣賞,寫作文學書評。
為什麼要搬去火星?──失序社會中,越界的公權力和人性
「世界不會變得更好,如果厭惡這樣的世界,就只能搬去火星了。」
內在世界的朝聖之旅──讀澤木耕太郎《午夜快車》
我們或可將書中的「旅行」象徵化,將其視為一趟作者自我價值的追尋之旅。
踏上酒神的成魔之路──讀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史崔克蘭是個令人憎惡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個偉大的人。」
在現實與想像之間,完成屬於自己的《旅行與讀書》
旅行常常迷路,也許在異國的巷道,也可能在書裡。
他會哭會笑,但他不是「人」──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被創造時即被決定了命運?亞裔作家石黑一雄,用溫暖的筆調寫下人性最糾結的難題。
誠實的繪本家:有如孩子般的純粹,直白呈現內心的黑暗與光
佐野洋子的作品無疑是黑暗的,但並非源自於惡意,而是直白地呈現內心世界。
夾縫中的島嶼:臺灣既像一個國,卻又不是一個國
臺灣是一個很奇特的所在,臺灣既像一個國,卻又不是一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