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與其他宗教的差異何在?——西方主流觀點之外的另類思索

作者:包修平

今年 3 月,一本介紹中東伊斯蘭主義者的英文書籍在臺灣翻譯出版,中文書名譯為《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Islamic Exceptionalism: how the struggle over Islam is reshaping the world)。不過筆者認為若能依照原文書名譯成《伊斯蘭例外論:伊斯蘭主義者如何形塑世界觀》,更能如實反映原作者的觀點。

該書的作者夏迪・哈密德(Shadi Hamid)是美國智庫布魯克林研究中心(Brooking Institution)的資深研究員,專長於當代伊斯蘭運動、中東民主化與美國對伊斯蘭主義的外交政策。[1] 筆者最早對作者觀點的理解並非來自他的著作,而是他的個人臉書[2]與推特的訊息[3]

在 2013 年 7 月埃及軍事政變時期,哈密德經常性在社交網站發表獨到的見解。他沒有跟隨當時西方輿論對穆斯林兄弟會(The Muslim Brotherhood)的批判。相反地,他指出兄弟會的存在與崛起,與埃及主流社會的歷史發展脈絡息息關關。兄弟會並不如外界所說要將埃及社會「兄弟會」化與「伊斯蘭」化,而是受到權力的誘惑掉入埃及軍方的陷阱。

雖然當前兄弟會看似瓦解,但不排除未來仍有再起的可能性。那段時間,哈密德在 Foreign Policy,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New York Times 等西方知名媒體撰寫時事文章,迅速成為當前研究中東伊斯蘭主義者的參考權威。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是哈密德的第二本專書。這本書延續他第一本專書《權力的誘惑:新中東的伊斯蘭主義者與非自由主義的民主》Temptations of Power:Islamists and Illiberal Democracy in a New Middle East)的觀點。[4]

當前已有許多探討伊斯蘭主義者的專書,但哈密德與其他研究者的最大不同處,在於他跳脫傳統文本分析途徑,直接深入當地與伊斯蘭主義者交流訪談,藉以理解他們內心世界後,建構一套論述架構,呈現伊斯蘭主義者的共同性與多樣性。

這本書可說是哈密德 10 多年來綜合而成的研究心得。透過此書,哈密德想對讀者表達一個觀念,那就是無論喜歡與否,伊斯蘭主義者本身有一套獨特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與西方自由主義者不同,而這個特殊性又與當地的歷史、社會與政治背景有關。

哈密德試圖打破一般西方輿論對伊斯蘭主義者的迷思,他刻意減少主觀評價,而是透過伊斯蘭主義者的自我論述方式,呈現伊斯蘭主義者本身如何看待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

作者夏迪・哈密德( Shadi Hamid),專長於當代伊斯蘭運動、中東民主化與美國對伊斯蘭主義的外交政策。(Source:Flickr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總共有八章。第一章到第三章為概念章節,包含名詞定義、伊斯蘭的特殊性與伊斯蘭的改革觀。第四章到第六章則以三個案例: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土耳其的正義與發展黨(AKP)、突尼西亞的復興黨(Ennahda),探討伊斯蘭主義者如何定位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第七章則是探討「伊斯蘭國」(ISIS)的治理模式,藉此與上述三個伊斯蘭組織進行對照。第八章則是該書的總結。

該書主要內容環繞在兩大主題。第一,伊斯蘭與其他宗教不同,是一種特殊性的宗教,至今仍在穆斯林國家扮演凝聚社會秩序的重要角色。面對當前中東局勢的紛擾,有人表示伊斯蘭必須學習天主教的改革道路,走向世俗主義與現代化的方向,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對此,哈密德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雖然歐洲的天主教已經接受世俗主義,脫離政治領域,但伊斯蘭不太可能朝相同的方向發展。如在穆斯林人口為多數的國家,約七到八成以上的人依舊認為伊斯蘭法(Sharia)是國家重要的法律參考依據(頁 48-49)。即使是那些受世俗主義影響的穆斯林,在參與政治活動時,仍採用伊斯蘭術語討好選民。(頁72-73)。

其次,歐洲的宗教改革模式難以適用在穆斯林地區。西方歷經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難以調和現代化與世俗化的浪潮,最後只能選擇妥協。然而伊斯蘭與天主教不同,伊斯蘭內部本身已有改革機制適應現代化與西方民族國家體制。

如 19 世紀末期,面對歐洲殖民主義的入侵與西方現代思潮的影響,中東地區的穆斯林學者回溯伊斯蘭的歷史與透過伊斯蘭律法的再詮釋,強調伊斯蘭是一個與時俱進與現代性兼容並蓄的信仰體系(頁 96-97)。繼承這個思維的伊斯蘭團體,如穆斯林兄弟會強調伊斯蘭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透過社會服務與後來的政治參與進而尋求改變現狀。

至於面對當前中東政治與社會的動盪,哈密德認為並非是伊斯蘭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於穆斯林本身如何重新定位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他特別強調,當前中東區域的紛擾,其實是一種理念之爭(頁 17),那就是在 1924 年凱末爾(Mustafa Kemal)廢除千年的哈里發體制之後,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定位仍未解決。

因此,本書的第二個主題便是藉由四個案例作為理解伊斯蘭主義者的參考。哈密德先分別以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土耳其的正義與發展黨與突尼西亞的復興黨為例,探討伊斯蘭主義者如何定位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之後再以 ISIS 進行對照。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原文書封。

哈密德對這四個伊斯蘭主義者的觀察與分析,以及先前對伊斯蘭「特殊性」的論證,將有助於讀者觀看相關新聞時,有較為全面性的認識。

例如今年 4 月 16 日土耳其的修憲公投,一般媒體批評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Erdogan)藉由修憲為名擴充權力,導致土耳其民主倒退。不過若閱讀該書的第五章〈土耳其模式:掌權的伊斯蘭主義者〉之後,或許讀者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為何艾爾多安在此時採取非民主的手段。

在 2003 年艾爾多安首度擔任土耳其總理時,的確如哈密德所描述的一般,受制於土耳其建國基礎──激進世俗主義(Militant Secularism)──的侷限與歷史教訓,艾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在權力不穩定的情況下,沒有立即採取改變現狀的政策。

哈密德表示,不同於主張透過暴力與革命性手段建立伊斯蘭國度的 ISIS,艾爾多安與其他夥伴,即使不喜歡當前政治體制對宗教勢力的壓制,仍避免與世俗主義者或軍方產生正面衝突,而是被迫接受軍方制定的遊戲規則,等待時機尋求改變。

艾爾多安的顧慮是有跡可循的。在執政之前,艾爾多安的老師艾爾巴坎(Necmettin Erbakan)曾在 1996 年贏得選舉,成為土耳其第一位伊斯蘭主義者的總理,但因艾爾巴坎反西方、反以色列與親伊斯蘭的傾向,遭到軍方的警覺,最終在軍方壓力下被迫下台。

土耳其現任總統艾爾多安。(Source:Flickr

在掌政之初,艾爾多安學到過去的歷史教訓,試圖與老師艾爾巴坎切割,小心翼翼與軍方保持良好關係。他對外表示是土耳其世俗主義的擁護者,與此同時也積極深化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以加入歐盟為目標。

哈密德指出,艾爾多安透過加入歐盟的條件為由,對內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如修訂刑法、放寬言論自由、放寬庫德族的權利,藉此逐步限制軍方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頁191)

隨著軍方勢力逐漸衰弱,正義與發展黨開始碰觸之前不敢公開討論的宗教議題,如透過國家力量,廣設宗教學校、廢除女性不得在大學與公家機關穿戴頭巾的禁令,增加伊斯蘭在公眾領域的重要性。艾爾多安等人認為這些政策目的是要讓國家「正常化」,矯正過去激進世俗主義對一般大眾帶來的負面傷害 。

艾爾多安等人主張恢復過去以伊斯蘭為取向的正常國家,並非來自他們狂熱的思想。哈密德表示,土耳其是一個有許多虔誠穆斯林的國度,百分之六十七的土耳其人認為宗教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一項調查顯示,接近四成五的土耳其人將穆斯林身份認同放在第一位。(頁 209) 因此可以說艾爾多安背後至少有四成的基本盤,支持他推動爭議性的政策。

針對近年艾爾多安不容異己與獨裁的行徑,哈密德認為這是因為先前的誘因(如軍事干預與加入歐盟的機會)不再,因此在沒有外在環境的限制下,艾爾多安開始做自己,呼應支持者的期待。(頁 204) 不過哈密德也對艾爾多安的權力集中提出警告。他認為艾爾多安已經執政十多年,卻還是以反對黨的心態,帶領支持者對抗真正與想像中的敵人,造成社會的更加分化與不安。

哈密德的《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是一部有別於其他討論伊斯蘭主義者的專書。他寫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伊斯蘭主義者辯解,也沒有意圖要讀者必須接受他的論點。(頁 288) 透過十多年與伊斯蘭主義者的訪談與觀察後,他嘗試建立一個理解伊斯蘭主義者的架構,便於讀者理解當前伊斯蘭主義者如何看待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適應或是挑戰當前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秩序。



▌主講人:張育軒(自由撰稿人,長期關注中東議題)
▌時間:10/30 (一) 7:30-9:00PM
▌地點: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敏隆講堂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 9 號 12 F)
▌購票連結:

[1] 有關 Shadi Hamid 的簡歷與出版著作項目,請見 Brookings Institution 網頁:http://www.brookings.edu/experts/hamids

[2] https://www.facebook.com/shadihamid2?fref=ts

[3] https://twitter.com/shadihamid

[4] 在這本書中,Shadi Hamid 以埃及與約旦的穆斯林兄弟會為案例,挑戰過去學界認為因專制政府的打壓,造成伊斯蘭主義者趨向極端與暴力的說法。他認為伊斯蘭主義者的轉型與其高民意的支持,與當地歷史與社會背景有關。Shadi Hamid (2014). Temptations of Power:Islamists & Illiberal Democracy in a New Middle Ea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介紹: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英國艾希特大學阿拉伯與伊斯蘭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包括當代伊斯蘭運動、巴勒斯坦問題與穆斯林少數族群。
本文改寫自〈書評:Islamic Exceptionalism: how the struggle over Islam is reshaping the world 〔伊斯蘭例外論:伊斯蘭主義者如何形塑世界觀〕by Shadi Hamid〔夏地・哈密德〕,(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16〉,《臺灣民主季刊》,第 13 卷、第 4 期,頁 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