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守:我們該如何思考歷史?《想想歷史》與史學發展的轉變

「歷史學家不能給你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問題,可以教你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彭仁郁:暴力創傷的療癒之路上,我們應該面對的真相與正義

在壓制或揭發暴力真相的矛盾中,目擊者不可能保持中立。不選邊,其實就是選擇加害者那一邊。

黃克先:是「誰」,在逃?──書寫底層的政治、倫理與抉擇

本書主題反映了美國貧窮治理的轉向痕跡,而它的評價轉折史,也有助我們思考研究、書寫邊緣群體的一些重要議題。

何敬堯:歷史題材的虛構創作──御醫作家森鷗外作品中的虛與實

除了夏目漱石、太宰治等臺灣讀者熟悉的作者,作為日本浪漫主義文學開拓者的森鷗外,也是認識日本文學重要的一環。

朱振宏:站在中央歐亞的角度,重新認識唐帝國與前近代的世界史

作者撰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西洋中心史觀,主張從中央歐亞的立場探討中國史。

翁嘉聲:羅馬帝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成功的創業故事

羅馬帝國以政治軍事力換取影響力及經濟利益的規模、強度及速度,堪稱古代地中海最龐大及最成功的創業。

胡培菱:海拉細胞的種族與道德爭議,一段光榮又醜陋的醫療史

許多科學發明的成功,皆是因為海拉細胞的存在,然而其背後卻有著醜陋的故事。

游逸飛:製造辛德勇──從《製造漢武帝》反思歷史事實、歷史書寫與歷史學家之間的關係

「《通鑑》之秦漢及其以前部分,絕不能用作一般意義的史料;了解相關史事,更不宜先於《史記》、《漢書》而閱讀《通鑑》。」

陳建守:在打字時代,重新找回筆尖之間的重量──《手寫時代》

與其悲嘆手寫時代的靈光消逝,不如重新塑模手寫形式在打字時代能扮演什麼角色?

周軼君:敘利亞戰地圖書館,戰火中以書捍衛希望的烏托邦

戰火連天時忽然發現六千本書,達拉雅人因此有了心靈的依傍,這幾乎是童話般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