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記憶──川本三郎、陳雨航、傅月庵,關於書、電影與記憶的午後閒話

日本知名書評、影評家川本三郎趁來臺旅行之便,與臺灣兩位「資深讀者」陳雨航與傅月庵初見歡。

魯西迪:我想用藝術家的身分,對宗教狂熱主義做出某些回應

雖然體裁獨特,小說本質意外充滿良善。「是的,這部小說幾乎是由一系列的愛情故事所組合而成。」魯西迪同意道。

天堂,是繕寫室的模樣──歐洲中世紀的繕寫士、畫工,與他們的手抄本

「不舍晝夜,捕捉智慧,是我把黑暗,化作光。」──九世紀愛爾蘭語「修院抒情詩」。

他的名字在牛津詞典裡,即是「奇妙、荒謬、過於複雜」的代表──英國漫畫家希斯・羅賓遜

英國漫畫家希斯・羅賓遜的漫畫稀奇古怪、甚至荒唐,卻讓一代又一代的英國人為之瘋狂。

他用十四個筆名,書寫一個時代的香港──談煙斗文豪丘世文

他一生愛讀書,三十歲不到,就與陳冠中等合辦《號外》雜誌,曾以超過十個筆名發表文章。

探訪聶魯達的寓所:擁抱蔚藍大海

聶魯達愛海成癡,他不僅寫海,更將海融入生活、置入住家,時時刻刻擁抱著蔚藍大海。

協尋啟事:知名作家的下一本書在哪裡?

「不能有第二本書,因為,只能用沉默無語保護第一本書的純真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