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京故事──從《食光記憶》出發的覓食之旅

這本書是關於食物流動遷徙的故事,是用食物來講述族群與文化交融的故事。

眾聲喧嘩的年代,當文學與文化作為批判的介面──王德威《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正是在充滿大變動的時代裡,文學、文化的抒情張力反而不容小覻。

以足為度,重返徒步者的旅行──《故道》

如果沒有觀光導遊、美食購物、導航設備、便捷的交通工具,我們會如何想像旅行的樣貌?

是騙術還是藝術?Playing Dead 與被製造的死訊

「偽裝死亡」並不是不可能,而是一個值不值得的決定。

一場深夜逮捕行動,改變了他們的一生:四六事件中的臺大學生們

我們應該客觀理解「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這句話的脈絡,而非一味以英雄崇拜方式來強調其精神。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改寫歷史──宮部美幸《蒲生邸事件》

如果可以改變歷史──可惜從來不會有這個「如果」,歷史終將引領著一切到達宿命的結局。

盛浩偉:完整的川端康成圖像──如何理解《東京人》的位置

《東京人》,特別是此書在臺出版,最重大的意義,應該是替臺灣讀者繪出更完整的川端康成圖像。

繼村上春樹之後,你應該認識的日本名字

在《被埋葬的記憶》中,石黑一雄以奇幻、虛構的方式敘述亞瑟王要騎士殺死會噴出煙霧的巨龍。

歷史的彼時與此刻──關於言叔夏的「重複」書寫

「在寫作時,我常覺得不是我在寫這些內容,而是這些東西在複寫我。」──言叔夏

被遺忘的你,其實還有自己──林婉珍《往事浮光》

當我們懂得愛自己比別人多的時候,即便流淚別離,你就走在幸福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