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太好錯了嗎?根植於美國傳統文化裡的反智心態
為什麼美國會出現「特別」的第 45 任總統?如果要問何以如此,本書就是重要的解答之一。
【我們在島嶼朗讀】王文興〈欠缺〉
〈欠缺〉一篇描寫一名情感早熟的少年,戀上鄰家的已婚少婦,之後卻發現這名少婦不似他想像的良善美好。
傳記做為一種哲學書寫──透過《愛這個世界》,開啟與鄂蘭的對話
在傳記做為一種哲學書寫的實踐之下,鄂蘭與揚布魯爾,當然也是互見彼此的星火。
「自戀」的思想家──漢娜鄂蘭的獨立性,與她對世界的愛
鄂蘭個人的生命故事,在作者的筆下昇華成了一個關於人格與思想獨立性的理念型。
何謂「真正的愛」?──當漢娜鄂蘭的思想碰上精神分析
這是一本描繪猶太裔美籍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個人生平與思想的傳記。
對立的政治,共有的歷史──「中國人與美國人」被忽略的國際史
希望能從歷史獲得知識力量,且對臺灣的未來有理性關懷的讀者更應該閱讀這本《中國人與美國人》。
是時候,把話語權還給越南人──《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越南」可以成為一個歷史研究的主體嗎?或者越南永遠只是一個附隨、沒有聲音的邊緣呢?
【我們在島嶼朗讀】王文興《家變》
《家變》描寫的是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檢討了家庭和社會的問題。
打破對納粹的迷思:大屠殺為什麼會發生?
人類從來都不因為一場屠殺成為過去歷史被悼念,就真的離開了孕育極端狀態的土壤。
【我們在島嶼朗讀】林文月〈無聲的交談〉
寫文章,其實是在跟自己交談。那種聲音,只有自己聽得見,時則纏綿微弱,時則震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