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麥地那前進──對伊斯蘭民主的追尋
伊斯蘭多元主義的基礎,可以用這句無從爭辯的經文總結:「對於宗教,絕無強迫」。
政教分離是民主政府的前提?從美國經驗反思伊斯蘭教的世俗化之路
你知道嗎,全世界有超過十億的穆斯林,絕大多數都欣然接受民主的基本原則。
伊斯蘭信仰本質上和民主制度對立嗎?穆斯林:一個真正的宗教政府必須民主
如今,我們能否運用伊斯蘭在中東與其他地區建立起一套真正的自由民主制度呢?
汪采燁:島嶼成帝國──大英帝國經驗的再思考
大英帝國是誰的帝國?其他廣大非倫敦地區或非不列顛島上的殖民者是否屬於大英帝國一員?
周惠民:霸權的移轉,以及如何選擇觀察歷史的角度?
本書以近代歷史為中心,討論歐洲霸權的起伏,而十九世紀是一個重要的轉換關鍵。
啟蒙時代給了我們什麼?
也許啟蒙時代的結果真的像盧梭說的那麼糟,但如果這些進展沒有發生,世界會不會變得更糟呢?
50年前,一本要求處方藥罐需要標示內容物的書,竟然引起美國社會的兩派論戰?
「病患應該要選購藥物,正因為他們是俘虜消費者,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以及要花多少錢。」
《格里弗遊記》是被誤譯的經典名著?關於這本書,譯者沒告訴你的事
如果認為「只要精通兩種語言,即可勝任翻譯的工作」,那就誤會大了!
中共贏得國共內戰的關鍵是武裝鬥爭?毛澤東:筆桿子同樣重要
毛澤東曾說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
一場即使達成停戰協議,也未曾結束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為何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何會動員這麼多人?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卻沒有一個清楚的動機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