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明進化論:人類如何走到今天?

本書以六大主題切入,試圖指出人類科技成果是如何匯集趨勢、意外地走到今日。

經緯線上的美麗島:16到19世紀西方人如何繪製臺灣地圖?

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台灣,曾引來西方各國注意,在當時留下了眾多相關地圖。

十六世紀的海洋帝國,如何掀起史詩般的地中海熱戰?

地中海的一切,絕非歷經艱難得勝,或是努力依舊慘敗的戲碼就可道盡的故事。

面對無法扭轉的全球化,人類如何透過全球史認識世界?

在這個全球化的當下,全球史的貢獻,就是讓人們理解吾人所生活其中的世界。

月亮映照了人類文明,是啟發想像力的繆思女神

本書以「人類對自然的各種想像」為主軸,延伸出一連串關於月球的奇聞軼事。

頭顱的歷史:轉化為公共物件的人體器官

被切斷的頭顱或許難以入目,但每個關於頭顱的故事,都見證了不同的社會脈絡。

古老帝國的現代化潮流:見證伊斯坦堡歷史的佩拉皇宮飯店

不同宗教信仰、民族、利益及意識形態於此聚集,伊斯坦堡的歷史,幾乎就是東地中海地區千年歷史的縮影。

具有古羅馬特色的奴隸制度──讀《如何豢養一隻奴隸》

本書藉由建構一位虛擬的古羅馬奴隸主,以生動又不失幽默的口吻,介紹具有古羅馬特色的奴隸制度。

探索未知世界,尋找人類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讀《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

本書的主角洪堡德大幅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更深深影響了後世對於自然的看法。

從過去認識我們所生活的當下──讀《1946:型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本書主要呈現給讀者的,是世界局勢如何在 1946 年從戰後狀態,逐漸邁向冷戰時代。因此,本書始終圍繞在三個重要且彼此相關的議題上:1. 美、蘇之間的緊張與不信任,2. 戰後歐洲局勢的重整,3. 後殖民時代的國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