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真正的愛」?──當漢娜鄂蘭的思想碰上精神分析
這是一本描繪猶太裔美籍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個人生平與思想的傳記。
對立的政治,共有的歷史──「中國人與美國人」被忽略的國際史
希望能從歷史獲得知識力量,且對臺灣的未來有理性關懷的讀者更應該閱讀這本《中國人與美國人》。
是書店的煞星,還是作家的救星?──亞馬遜書店的興起究竟是好是壞
亞馬遜究竟是壟斷市場的惡霸、小型企業推手、雜貨店……還是閱讀倡導者?
誰是鼠族?那群棲伏於北京地下臟腑的人們──《低端人口》
「每天早上我們醒來,就是一個小小奇蹟,雖然這奇蹟早已變得平凡:我們還活著。」
【我們在島嶼朗讀】王文興《家變》
《家變》描寫的是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檢討了家庭和社會的問題。
打破對納粹的迷思:大屠殺為什麼會發生?
人類從來都不因為一場屠殺成為過去歷史被悼念,就真的離開了孕育極端狀態的土壤。
【我們在島嶼朗讀】林文月〈無聲的交談〉
寫文章,其實是在跟自己交談。那種聲音,只有自己聽得見,時則纏綿微弱,時則震耳欲聾。
如何看待難民問題?反思族群衝突時,我們需要知道的脈絡與真實
能夠釐清真相和改變態度的決定性關鍵,不是言詞,而是事實。
東南亞多元的歷史脈絡下,動盪的吳哥王朝興亡史──《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作者在書中將吳哥王朝置於多元複雜的東南亞史脈絡下,重新講述王朝興亡的故事。
問生、問死、問靈魂,只為給心底的遺憾一個解答
問米淡化了生死的分界,在通靈者的幫助下,既處理鬼神,也關照蒼生……